首页
首页 > 体育 > 正文

兼听则明,一篇关于网络黄金EGD的分析

   因为个人兴趣和工作关系,经常关注互联网科技方面的消息。数字货币领域正在呈现越来越火的态势,比特币的各类新闻和各种应用层出不穷,美国和其他国家都已经开始有针对比特币经营的执照了,这说明比特币已经逐步走到了官方监管的范围内。然而比特币以及其它数字货币有着先天的劣势:它们都以“货币”为名,试图替代传统的法定货币作为支付工具。尽管技术界的许多人都对比特币抱以厚望,认为它是未来的支付手段,但金融界和经济界却有着更为谨慎的态度:比特币以及其它数字货币不可追踪,也就没办法作为信用积累,这与现有的以“信用”(Credit)为基础的法定货币体系截然不同,监管与流通完全无法控制和预测,这对现有已经非常成熟的各国经济体系来说都意味着巨大的潜在风险。

    于是近年来网上出现了新的概念:加密数字资产。其实所谓的“加密数字资产”,其技术本质与比特币等并无太大不同,都基于区块链技术,使用 POW(proof-of-work,工作证明)或者POS(proof-of-stack,股权证明)的发行方式,同比特币一样都是开源项目,遵循开源代码的版权许可。但是,“加密数字资产”概念的提出标示了这种技术新的可能——作为“资产”而非“货币”。如果你有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应该会马上感觉到这其中的不同:将区块链技术作为个人“资产”来使用,意味着它不会替代货币、不承担“支付”这种货币职能,也就不会与现有货币体系形成冲突,可以纳入到已经成熟的法定货币经济体系中来。这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思路:将新的商业工具嫁接到现有的经济体系中,从而不是替代而是促进现有经济体系的运行。

    我也是由此注意到网络黄金EGD的。它首先旗帜鲜明的打出了“全球加密数字资产”的经济学定义,同时也提出了“全球通用商业积分”的商业概念。技术毕竟只是一种工具,关键还是要看是谁在使用它,以及如何使用它。EGD的这种运营概念规避了它的前辈比特币的“货币”属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商业思路,将区块链技术作为现有商业体系的促进剂,不失为未来商业经济的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案。

    前几天突然在网上看到相关文章,资料详尽而图文并茂的讲了EGD的许多黑话。看完之后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文章逻辑根本就是先做个“有罪推定”,然后再去寻找证明有罪的证据!不仅如此,作者费尽心机的找了很多背景资料,看上去相当详实,精神可嘉,可惜在资料的解释上犯了许多原则性和常识性的错误,基本上属于“这些资料我没看明白什么意思但是它们证明了你们有罪!”的逻辑,实在哭笑不得。不过这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索性也来一篇分析,不是为了针锋相对 (对漏洞百出的所谓分析也没什么好对立的……),仅仅算是以谨慎客观的态度做一个分析解释吧。

    1、从源代码角度解释EGD的技术本质

    首先说明的是,比特币也好,EGD也好,其它的数字货币、加密数字资产也好,基本上都是开源项目,而绝大多数是由非盈利目的的程序员小组开发的。所谓 “开源”(open source),严格的说来并非“没有版权,可以免费随便用”,而是要在遵循一定的开源版权协议基础上可以免费使用。不同的开源版权协议在内容上有一些细节的差别,例如MIT许可(这个的确是和麻省理工有关哈)允许他人修改代码后变为闭源代码,而GPL(General-Public-License通用公众受权协议)许可不仅不允许这么做,还要求新增代码也要遵循同样的许可。这些不同的版权许可是由代码作者本人声明生效,没有颁发机构,普通人看起来似乎没有太大的约束力,可以随便偷,但请不要用世俗的眼光看待纯洁的开源程序员们……

    开源程序员们创造了许多个奇迹,当然这些都仅限于程序员这个小众群体,非专业的普通大众是没法了解的。所以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开源程序世界的奇迹之一 ——github。这是一个神奇的网站!(喂不是杨幂大姐说的那个网站啦!)它给开源程序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生长的肥沃土壤,是开源程序员的天堂。它以开源程序最常用的版本控制软件git为基础,开源程序员们可以使用自己最熟悉的开发工具将代码上传到github,而其他程序员在github上可以自由且方便的参与开发、更新版本或者引用已有的程序来开发自己的应用。因此,github几乎成为开源代码应用必须要去“报到”的地方。

    

兼听则明,一篇关于网络黄金EGD的分析

    

    

    说得啰嗦了。返回来说EGD。作为一个开源应用在github上报到是必然的。我看到的那篇文章中作者贴出了EGD在github上的页面,可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访问,且访问的哪个页面,因为从EGD官网连过去的github页面应该是这样的 开源程序小组很多是松散的结构,有时候一个项目因为某种原因中断了,过几天大家又回来重开一个页面再来过也是常有的事情,因此经常会在github上发现同一个项目有好几个页面。另外,图上模糊掉的部分是我在github上的账号,不好意思:P)。

    从上面的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信息:

    首先,EGD源代码引用了blackcoin的代码。Blackcoin是POS(proof-of-stack)最早的参与者之一,这符合EGD关于 “采用POS方式”的说明,如果你点去blackcoin的页面,会发现blackcoin也是从另一个项目叫novacoin的“fork”出来。而 novacoin采用的是POW+POS的算法,详细追究起来大概能写一部POS算法演进史了。

    

兼听则明,一篇关于网络黄金EGD的分析1

    

    

    这里要解释的是在github上,"fork"是一种很常用而且很方便的功能,当一个程序员引用了另一个程序的某些部分,又很谨慎的遵守被引用程序的版权许可,那么他有个很方便的选择就是使用"fork"操作,将被引用的程序分支到自己的应用中来。github还支持使用"pull request"功能将分支程序合并到原程序中,从而实现代码的共同开发,许多跨国而且互不相识的程序员就是这样实现共同开发一个项目的。

    (因为人家使用“fork”功能就说人家是抄袭,这是完全不负责任的外行话好吗!简直不知所以好吗!EGD那几位程序员若是懂中文看到这个,会哭晕在厕所的好吗!不懂就不要妄下结论好吗?!!)

    其次,网络黄金代码的最近一次更新是两个月前(从我截这张图的时间算),作者修改了EGD的说明文档(readme.md)。EGD是一个已经发布并且运行的应用,程序主体改动的几率不大,但是在文档、注释和一些不重要的外围代码上有些许更新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也说明原作者一直在很负责任的维护代码。我看到那篇负面文章的作者大概是不懂英文,我解释一下:每条后面那个xx months ago是最后一次更新的时间!!而不是最初发布的时间!!这个时间是不断被刷新的!根据这个推算出EGD最初发布的时间,那和根据脚趾头推算人名字难度是一样的好吗!这得是多厉害的算命先生才能推算出来啊?!

    最后,比特币也好,EGD也好,一旦公开发布,就不再受程序员自己控制了。区块链技术是去中心化的结构,意味着一旦区块链网络形成,每个网络中的节点就变成了完全同等的节点,任何人,包括程序员自己都不可能通过更改某一个节点代码来改动整个区块链网络的数据,这也正是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性所在——没有人可以在这个网络中作弊,包括当初的开发者。换句话说,比特币和EGD一样,是从区块链网络中遵循一定的规律自然生成的,所有的节点都遵循同一个算法生成新的 “币”或者“资产”,即使开发者自己也不可能依靠任何技术手段去获得更多。因此在区块链技术中,不存在“发行方”,因为价值是在整个互联网中自然生成的,以同等的算法散落给各个节点,没有人能够破坏规则据为己有。因此,EGD和其它类似的区块链技术一样,所有的商业行为本质上都是这种网络价值的运用而已。 “网络黄金”这个名字起得十分形象,因为它的确像是现实世界的黄金一样,散落在地球各处,人们只能挖掘、循环利用,而不能在工厂里生产然后出去卖。

    (所以“XXX手里有多少EGD”这有什么问题?人家先知先觉投入新的项目,完全按规则玩这个游戏怎么就成了黑心商家了?当年xxx用10000个比特币换披萨的时候是不是也算非法交易啊?美国国库当年存着上万吨黄金你是不是觉得应该去给抢回来才算是世界公平??!)

    顺便提一句,区块链技术有一个潜在的作弊方法,就是假设某个黑客控制了全网络51%以上的节点,然后同时改动这些节点上的数据,那么由于区块链有“少数服从多数”的特性,剩下那少部分节点就会将自己的数据与被黑客控制的51%个节点同步,从而实现作弊的目的。但EGD采用的方式是预挖并封存了总量的一半,剩下的按照每年减半的产量自然生成,那么极限情况下,黑客最多只能控制总量的50%(按照算法,全部EGD都挖完需要100年时间,所以即使出现一个黑客有能力独占50%的总量,那也要等到100年以后……),这就防止了区块链网络的51%攻击。这是在比特币基础上一个重大的改进。

    2、EGD的国际玩家:未来世界

    我看到那篇文章说未来世界不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还煞有介事的截了个图证明,可是人家特么什么时候说自己是纳斯达克上市的了?另外OTCQB和OTCBB是两个不同的市场好吗!调查人家也有一点敬业精神好吗!

    

兼听则明,一篇关于网络黄金EGD的分析2

    

    

    原文的槽点太多,挨个吐会吐血的,拣主要的说吧。首先,OTCQB也不是你说上就上的,买壳的确是方便的方式,可是一样要接受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严格监管,履行提交财务报表和信息披露的义务。要知道,在纳斯达克或者纽交所上市意味着成为一家完全公开的公众公司(public company),换句话说你在竞争对手的面前是透明的,你的财务报表、最新动向都是公开的,想要隐藏商业秘密?对不起,违反信息披露原则!巨额罚款!! 因此许多初创公司会选择OTC市场去寻求融资,有一些已经成功的公司也不打算离开OTC市场,也有一些已经上市的公司为了整顿业务,也会将公司私有化退市,成为私人公司。前几年好几只在纳斯达克的中概股选择私有化退市,包括完美世界、分众传媒等等,戴尔公司也已经私有化退市,不知道写文章的那位仁兄,是不是觉得这些公司都是LowB?

    我看到的那个文章里列举了一个中国公司在OTC(还是OTCBB市场的公司!两条路好么!)然后在国内诈骗的例子。我简直要怀疑他明显的恶意了!未来世界所在的OTCQB市场近四千家公司!总市值有三千多亿美金!其中不乏市值超过10亿美金的大公司!整个OTC市场加起来还要再翻几倍!这么多公司可以挑你就挑出来一个有案底的中国公司,这不是舆论引导上常用的恶意联想的做法么!躺着中枪好吗!

    未来世界网站有中文版,但有中文版就跟中国诈骗公司联系在一起这是什么逻辑?所有信息都很健全,真不知道是哪里惹到了那位仁兄。

    在新事物刚刚出现,还未明朗的时候就投入进去,这是一种很需要勇气的做法,同时也需要智慧和毅力。这种例子简直不胜枚举,苹果公司起步不久乔布斯被董事会赶出了自己的公司;阿里巴巴刚开张的时候马云被认为是骗子;Uber在全世界和传统业态打架,却丝毫不影响其扩张的角度……像“加密数字资产”这样的概念,虽然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只不过是个新名词而已,可是对那些嗅觉灵敏的专业人士来说,却意味着截然不同的深意。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有其成长和发展的规律,而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参与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大赢家。这个世界是由那些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社会先锋们引领的,而袖手旁观、说三道四还为此洋洋自得的人们,注定会被高速发展的社会抛到身后。

    3、中国实践者:好多实业及其它

    那位文章的作者仁兄扒出了一堆杂七杂八的材料,也算是下了番功夫了。可是骚年啊,只会用百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用脑子分析,还要有一点常识啊,人类都像你这样,我们最终会回到树上摘果子去的啊!

    好多实业是在中国的EGD推动者之一。据我所知他们先是在去年举办了多场招商宣传会,然后持续不断的推广其基于EGD的商业模式。前文说过,EGD运行的商业模型是“通用商业积分”,也就意味着它会嫁接于现有的法定货币之上发挥作用,而同时也就意味着:它需要有人坚持不懈的去推广。这又回到了上面说过的那个议题:你是等尘埃落定各归其位了再追着人家屁股后面去参与呢,还是在创世之初就投身其中,然后功成身退坐享其成呢?

    那篇负面文章的作者把好多实业、中信集团、国投等等几个企业链来链去,贴了一大堆图,说实话那个逻辑关系真没看懂,我觉得我大学时上过的那些经营管理类的课程都白上了,这位仁兄才是神秘高手啊!那种神一样的分析思路我实在跟不上,我还是重新梳理一下吧。

    好多实业是EGD的推广者,也是个比较新的公司。他们采取了快速扩张的办法,很短的时间内在重庆、北京、深圳和香港等地都设立了分支。原文章中说“为什么都是茶楼超市”,我想这位兄弟大概是没有过创业经验的吧,乔布斯当年在爸爸家车库创立苹果,马云开阿里巴巴的时候是在自己家里,联想公司最初是在低矮的小平房里……这都是历史?那李开复的创新工场里挤满了高大上的项目,可他们共用一个办公地点啊!IT界著名的3W咖啡特么本身就是一个咖啡厅好么!如果你到硅谷,开个车从University Road到Sand Hill转一圈,十几分钟的时间里你将会路过几十个世界上最牛逼的风投公司和科技公司,他们全都是在那些不起眼的小房子里面好么!那些穿着T-shirt 在路边闲逛的不起眼的行人,可能就是某个科技公司的大老板好么!Facebook老板还开个飞度车的好么!用一个小市民的角度去恶意揣测那些艰苦创业的先行者们,然后再得意洋洋的出来炫耀,我暂且假设这位作者本身是极具社会责任感的热心民众,就不在这里说脏话了吧。

    文章中有关于中信集团的内容,懂行的人恐怕看了会直晕。首先我大概得解释一些基础知识,因为这个分析文章显然是建立在没有商业常识的基础上的,照他原文里面的分析方式,大概除了那些摆地摊的,其它商业形态都有问题了……

    首先什么是“有限责任公司”。我国的《公司法》中有明确的定义: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50人以下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任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以及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有着如下的特征(这部分内容是网上摘录):(一)有限责任公司是企业法人,公司的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是有严格限制的。各国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数的规定不尽相同。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人数为50人以下。(三)有限责任公司是资合公司,但同时具有较强的人合因素。公司股东人数有限,一般相互认识,具有一定程度的信任感,其股份转让受到一定限制,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份须得到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四)有限责任公司不能向社会公开募集公司资本,不能发行股票。(五)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条件和程序相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较为简单和灵活。如组织机构、审批程序都比股份有限公司简单。

    举例说明,比如这个:

    

兼听则明,一篇关于网络黄金EGD的分析3

    

    

    或者这个:

    

兼听则明,一篇关于网络黄金EGD的分析4

    

    

    可以看到在股东成分中分别会有国有控股或国有独资的公司,如茅台集团等等。这种交叉控股平衡了各方风险,同时有实现了多业态、多领域交叉经营,是现代商业经济常用的方法。

    中国的商业形态经历若干次的大改革,到今天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结构。之前的国有企业、股份公司经过若干次大的改制,已经纳入到现代的“有限责任制”商业体系中来。正是有了这几次大的经济改革,今天的中国经济才会向着健康活跃的方向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还生活在“大国企”的经济体制当中,九十年代私营经济体大规模发展,而如今即使是“两桶油”这样的大国企也需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来行事。集团根据业务设立新实体,交叉持股来实现资源整合分配,通过自然人和企业法人联合持股设立新的分支、企业法人通过自己的企业去作为其它实体的持股人或者出资人……这些市场运作方式如今在中国和美国都已经相当成熟了,目的无非是为了合理分配资源、降低风险,这些恰恰说明他们在利用市场经济规则合理合法的经营,怎么到了他笔下就成了黑户了?歪曲分析不算还要恶言相向,真的有点替他们不值。

    然后是中信集团。看我这篇文章(以及看那篇黑文章)的读者大概很多都是中信银行的客户,但要知道中信银行不过是中信集团旗下若干个上市公司其中一个而已。中信的背景和实力在这里不想展开,有兴趣的可以自行上网搜索。这里我也吐一句槽,原文章中作者拿几个公司的网页出来说事,这也不能全怪他因为中信集团自己的网站也不怎么地……囧

    

兼听则明,一篇关于网络黄金EGD的分析5

    

    

    关于好多实业的分析原文洋(luan)洋(qi)洒(ba)洒(zao)的讲了一大堆,贴出好几个资料单独看起来全部都是正常经营的状态不知怎么到他文章里就变成了有罪的证据。特别是搜出来一个明显在一个测试域名下做了一半的网站被他拿来当做罪证,看完之后心头一凛,赶紧把女朋友织了一半织坏了的围巾烧掉了,这要是被那哥们看见是不是还得影响我感情生活啊?!

    在原文混乱的逻辑之下也无从辩驳,我只说两点吧:第一,以中信集团的背景,应该没有人敢在这个名号上公开作假吧?工商注册就会直接给打回来的啊!第二,中信集团上万亿的资产,不可能在规模这么小而且处在行业前沿的项目上动用自己的核心资源,只需用自己系统内隔了很多道的基层小实体去做就好了,这么做并非不重视,而是在这么前沿的领域做小规模的尝试,规避经(zheng)济(zhi)风险是非常必要的,懂的人自然会懂,不懂的……还是不要乱喷口水就好,嗯。

    4、其它零散的吐槽

    虽然我一向不会以恶意揣测他人,但面对那些逻辑混乱、欲加之罪的黑文章,实在是有理说不清,吐吐槽算了吧。

    · 一个科技公司招聘咖啡厅人员是有点奇怪,可是这违法乱纪么?!谷歌食堂里面那些厨子也都是谷歌的员工啊!你这算是行业歧视好么!!

    · 那些八竿子打不着边明显是山寨来的网站你是从哪找到的!还说“官方多半不会承认”!说圆明园是你烧的你会承认嘛!那特么网站质量和那几个大运营商完全不在一个层面好么!你说阿迪达斯产品太烂然后拿出一个阿迪王作为证据这么天外飞仙的逻辑到底是有多大仇啊?!

    · 哪个事业是没有带头人的?哪个新兴领域没有先进入的群体?人家起早贪黑承担风险全世界的跑,你在家里以头抢地仰天长叹对不起您哪位呀?马云在纳斯达克敲钟没有你是不是也值得出去骂街啊?

    · 普林顿大学是不出名,可因为不是普林斯顿就是野鸡大学了嘛!!开普敦大学是不是也成了打酱油的了!!

    · 能黑的就黑一下,黑不了的就说人家是“有迷惑性”,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人家证照齐全合法经营,就因为数据对接没有完成显示不同步就说你这个肯定有问题这是有多缺乏常识不负责任啊?!

    5、杂七杂八的一些感想

    前几月在硅谷出差,周末没事干跑到咖啡厅里教人中文+闲聊,充分感受到了硅谷的创新文化。一桌子十几个人有在大公司供职的,有在小公司当高层的,也有在创业公司辛苦打拼的。一哥们本身是美国白人,大学学日语然后在日本工作一年,好死不死的娶了个台湾老婆,大概为了跟丈母娘沟通开始学中文(我说的真的不是扎克伯格=_=)。随便在哪个停车场,你几乎可以看到所有主流品牌的电动车:特斯拉,普锐斯,雪佛兰Volt,Smart 电动版,福特fusion……这是因为在硅谷,几乎所有的公共停车场都会有专用的充电桩。这个狭长的三十多英里的地带有着数不清的尖端科技,你无法知道路边哪个不起眼的小破房子里会诞生什么样的未来。

    所有的新生事物最初看起来都不太靠谱。火枪刚问世的时候威力和准确度比弓箭差远了,非常被那些冷兵器时代的将军们瞧不起,结果这些将军们一个一个都倒在枪口下;蒸汽机车曾经笨重而慢速,被骑着快马的英国绅士们羞辱,现在那些绅士的后代乘飞机奔波与世界各地;第一台计算机ENIAC(艾尼阿克)有30吨重,占地170多平米,没人知道这样一大坨铁能用来做什么,而今天没有电脑的世界简直无法想象;当年用一万个比特币买两个披萨的程序员不会想到日后那两个披萨会价值几百万美元……大部分活在当下的普通人可能不会注意到身边那些新闻消息,几年之后当他们被新的事物折服,也并不会想到这就是当初他们错过的那一则网络新闻。

    人类历史如果按2000年在非洲发现的“土根人种”计算,已经有600万年记录了。但在最初以狩猎采摘为生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科技”可言;到后来出现了冶炼、种植,直到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科技水平才开始加速发展,而这种加速的趋势正在越演越烈。如果站在今天,漫长的人类历史中科技的发展看起来是这样的:

    

兼听则明,一篇关于网络黄金EGD的分析6

    

    

    科技的发展速度是曲线加速而不是线性加速,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是看不到未来的,但是根据前面的曲线趋势,我们之后的科技发展可能是这样:

    

兼听则明,一篇关于网络黄金EGD的分析7

    

    

    未来总是在人们不会预料的时刻悄然而至。总是那些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人们引领了社会革命的潮流,而那些只愿意维持现状,甚至嘲笑、贬低、怀疑先行者的人们最后只能成为跟随者。人类历史上因为愚昧、怀疑或者一己之私而阻挡社会发展进程的例子太多了,布鲁诺因为支持天体运行的理论而被当成异教徒被烧死;特斯拉(没错就是那个电动车的名字)发明了交流电,直接解决了远距离传输电力的问题,结果却被爱迪生(又没错就是发明电灯的那个爱迪生)无情否决;牛顿物理学发布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物理学已经到了尽头,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已经足够了,结果玻尔和爱因斯坦又将物理学拽入了黑暗(也可以说带来了光明,因为物理学家又有事儿干了)。

    扯远了,说回到EGD。比特币的发展曾经是一场全人类的狂欢,这种狂欢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又变成了一场灾难,而今天随着比特币逐渐被纳入各国政府的视野,似乎逐渐有了进入规范化的意向,但它的未来如何却仍然是个谜——就像我前文说的,比特币想要取代现有的法定货币经济体系几乎没什么可能,而要发展全新的经济系统,比特币却似乎因为发展太久而错过了革新的窗口期。EGD继比特币之后实际上开创了新的思路,首先,PoS的算法解决了比特币对ASIC(专用集成电路)的依赖,让资产分配不再是大规模晶片生产商的小众游戏;其次,它“加密数字资产”和“商业积分”概念的提出,解决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技术与现有法币经济体冲突的问题。它在安全性(防止51%攻击)和分配效率(确认时间短至60秒,应该是目前稳定状态下速度最快的了)、以及其它一些小问题上的改进,在技术上有了基础的保证,那么问题来了:这种技术与商业模型的结合,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这不同于某一种产品,产出来,只要有用就会被买走,于是交易就完成;商业模式或者经济模式,是需要成长到一定的体量,然后才会自然生长。而在其成长到需要的体量之前,需要有人去推动。阿里巴巴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才终于把淘宝培养成能够独立运转的平台,而这个平台如今已经改变了普通大众的生活方式。大家都看到马云成功时候的辉煌,都拿阿里巴巴成功的故事津津乐道,可是阿里巴巴刚起步时的艰辛、坚持,受到的冷落、误解、抵触,又有多少人能看得到,有多少人能想象得到当时的情景?

    比特币被当做“数字货币”使用,在我看来是一条走不通的路。没有中央发行机构意味着它没有实体的经济作支撑,到目前在商业上的应用都是“以钱换钱”的形式,这导致其与其它法定货币的对价一直波动剧烈,无法作为稳定的经济和商业媒介使用。网络黄金EGD的经济模式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它通过商业积分的形式将实际的经济价值注入到数字资产的体系中,以此支撑了自身价值的稳定升值(说到这里又想吐槽,原文说EGD价格只升不降不正常,但每个商业经济体刚出生的时候都是自然增长的好么!而且对比一下价格的涨幅它比比特币的稳定性要高多了的好么!)。

    今天EGD还只是刚刚出世的孩子,我们是选择不分青红皂白将其一脚踢开,等将来它真的变成商业经济的新支柱而我们这只有望洋兴叹?还是选择投入到眼前这场正在发生的变革,看着它生根发芽,然后我们再去分享丰厚的果实?

    我并非为什么人站台或者辩护。我只是好奇而且愿意向积极的方向思考。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根据2012年初的数据,全世界互联网一天产生的信息量约有800EB(1EB=2的60次方字节),是人类过去五千年信息生产量总和的20倍,今天还只是科技网站上的一条新闻,几天之后就可能变成现实走进我们的生活。我因此而翘首以盼,像网络黄金EGD,或者其它看到过的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事物,到明天会不会像智能手机一样变成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变形金刚电影第一部中,当大黄蜂变回汽车形态,召唤Sam上车时,Sam说了一句经典的台词:五十年后回想起今天,你愿意因为没上那辆车而后悔吗?

责任编辑:beijing123

广告加盟 QQ:838869911 邮箱:838869911@qq.com